close

剛考完102年「公務、關務、郵政、港務、公路(高員級)」10題國文選擇題當中,「文意題」一貫地佔了多數。其中第1、4、6、7、8、9、10題為文意題;10題中,佔了7題。可以得知,文意的理解,才是國考國文中最需要強化的項目。以下老師帶領同學解一題文意,一起培養解題的手感:

事固有當作而不可作者,智者論其公私,權其輕重,而可否可決也。蜀先主之於關羽,名雖君臣,而義則父子也。先主入蜀,而羽攻曹仁於荊州,吳乘其敝,羽以敗死。先主欲為羽報仇,義不可已也。然吳、蜀之於魏,國小而兵弱,本以季漢君臣之分,締交相親,與魏為敵,則報仇之義,其公且重者在魏也。釋魏而事羽之怨,則為失所先後矣。(蘇轍〈劉玄德〉)

對於本文的分析,下列選項何者正確?

(A)本文認為劉備為關羽報仇具有正當性

(B)本文強調劉備的行為是沒有權衡輕重的結果

(C)本文旨在讚美劉備具有超越利益關係的情義

(D)本文不滿政治上充滿權謀的計算而忽略了情義的可貴

翻譯:

事情本來就有應當作但不可以作的,智者會先討論事情的公私,權衡事情的輕重,而決定不能做和可以做。蜀先主劉備之於關羽,名義上雖然是君臣關係,然而在道義上則像父子。先主劉備進入蜀地,而關羽在荊州對抗曹仁,吳國乘荊州的虛弱而攻之,關羽因此失敗死亡。先主劉備想要為關羽報仇,是道義不可抿除的緣故。然而吳國、蜀國之於魏國而言,國家小而且兵力弱,原本蜀漢以君臣的分際,與吳國結盟通婚,以魏國為敵人,那麼想要報仇的想法,於公而言並且更重要的應該是對付魏國。(但先主劉備)放棄攻打魏國而報關羽被殺的仇怨,就是忘記重要事項的先後呀。


詳細解說:國考專門店 安東尼國考國文大補帖No.1─文學鑑賞:文意

資料提供:國考專門店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國考專門店 的頭像
    國考專門店

    國考專門店ezup的部落格

    國考專門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